当前位置>活动总览

在数字化融入日常的今天,网络安全不再是“远在天边”的技术名词,而是“近在咫尺”的生活课题。南通通州区委网信办以“贴近生活、融入场景”为核心,将网络举报与辟谣宣传嵌入文旅嘉年华、社区科普、非遗音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,用“烟火气”包裹“安全课”,让文明上网的理念如春雨润物,悄然融入群众日常。
文旅嘉年华织就“清朗网安”新图景
当文旅嘉年华遇上网络安全宣传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近日,川姜镇举办的“点亮星夜”文旅嘉年华活动给出了答案。活动现场,“网信e站”普法小摊人头攒动,熙熙攘攘。这里不仅有热闹的集市氛围,还有精心设计的网络安全互动游戏,如网络安全转转乐、好运投壶、一网打尽等趣味关卡,将网络反诈、文明上网、网络举报和辟谣等知识巧妙融入其中。群众们积极参与,沉浸式体验网络安全知识的魅力。在“一起出发 共护网安”的打卡区域,大家纷纷化身清朗网络代言人,合影留念,留下对网络安全的承诺。志愿者们忙碌着,为群众发放宣传折页,详细讲解网络谣言识别技巧、举报渠道以及未成年人上网注意事项等,让网络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刻入群众的脑海、融入日常行动。
校地联动共筑“科学防暑”新防线
近日,二甲镇与北京科技大学携手举办的网络安全科普活动,为夏日里的居民送上了一份“科学防暑指南”。活动中,学生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围绕夏季常见谣言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,从“空调26℃最省电”的误区解析,到“WiFi辐射致癌”的科学辟谣,再到“防晒霜与蚊香同用有毒”的真相揭秘,一一揭开谣言背后的伪科学面纱。针对谣言多通过社交软件、短视频平台及日常闲聊传播的特点,志愿者们还精心传授“四招识谣法”:核实图片或视频内容的来源和真实性、检查信息中的数据和逻辑是否合理、保持理性思考、多和年轻人讨教新常识,鼓励老人们争做科学防暑的“老行家”。学生们耐心倾听老人的生活困惑,手把手示范辨别谣言的技巧,让科学知识在轻松互动中深入人心。
非遗市集唱响“文明上网”新韵律
金沙街道将“文明上网 从我做起”主题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搬进热闹的非遗市集与歌唱活动现场,借助群众驻足赏玩非遗、欣赏音乐的契机,把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精准传递至群众心中。在蓝印花布摊位前,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与摊主共同举持宣传标语,向过往顾客开展针对性宣传,重点普及“来路不明的链接坚决不点”“街边陌生二维码绝不随意扫”等防范要点,帮助群众认清扫码陷阱的危害性与识别方法,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,筑牢网络安全“第一道防线”。歌唱活动的观众席,更是成了宣传“主阵地”。志愿者们深入观众群体,结合活动氛围发放宣传资料、讲解网络安全知识,将文明上网理念与防范技巧融入互动交流中,使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。
从文旅嘉年华的趣味互动到代际科普的温情传递,再到非遗市集的创意融合,通州区委网信办以“群众在哪里,宣传就到哪里”为导向,让网络安全教育走出会议室、走进生活圈。下一步,通州区委网信办将持续通过更多元的形式、更精准的内容、更广泛的参与,构筑清朗网络空间的“人民防线”,让安全、文明、理性的网络文化蔚然成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