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工作动态
9月1日起,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“亮明身份”
发布时间:2025-09-02 15:50:13 作者:本站 来源: “中国工信新闻”微信公众号
分享:

近年来,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,为生成合成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信息提供了便利,但也产生了生成合成技术滥用、虚假信息传播扩散加剧等问题。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,9月1日起正式施行,“标识办法”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都要“亮明身份”。
截至目前,我国已有490余款大模型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,240余款大模型在省级网信办完成登记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.3亿人。
9月1日起,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将打上“电子水印”,重点解决“哪些是人工智能生成的”“谁生成的”“从哪里生成的”等问题。
具体怎么加?
“标识办法”明确,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文本、音频、图片、视频、虚拟场景等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。以文字、声音、图形等方式呈现并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。
在提供生成合成内容下载、复制、导出等功能时,应当确保文件中含有满足要求的显式标识。
在记录文件来源、属性、用途等信息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还应当添加隐式标识,包含属性信息、服务提供者名称或者编码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。
如何安全管理?
不仅如此,“标识办法”与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等法规充分衔接。服务提供者在履行算法备案、安全评估等手续时,相关材料可能涉及标识的技术细节,如水印算法、元数据格式、服务商编码等,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执法部门在发现违法内容时快速识别内容来源,追踪到服务提供者或者用户。
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、篡改、伪造、隐匿标识。推动由生成到传播各环节全流程安全管理。从源头阻断不良内容传播,打造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。
上一篇:南通海门:讲好开学网络举报第一课